上半年农产品冷链政策密集出台,物流企业如何乘势而为

发布时间 2023-09-05 15:45:24

日前,中央财办、中央农办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中央财办等部门关于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加快建设高效顺畅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推进农村流通设施和业态全面融入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

《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设施完善、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顺畅的农村现代商贸网络、物流网络、产地冷链网络,其中,还对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等进行了强调。

8月22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些年国家对于农村流通一直高度关注,仅针对农产品冷链,2023上半年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超10项。“从近几年国家出台的政策和这次九部门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农村产地冷链发展十分重视,完善的农村产地冷链体系可以促进种养殖业、加工业、零售业等多业态深度融合。”

政策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流通体系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加快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效顺畅现代流通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有力举措,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支撑,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产业振兴,农产品是农业产业的特色成果,也是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保障。”秦玉鸣分析认为,国家之所以在今年在农村流通上“下猛药”,主要出于两点考虑。

一是农村流通体系的畅通架起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桥梁。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有利于从产地端开始减少农产品的损耗,并可以实现新鲜农产品的短时达、即时达。

二是农村流通体系的畅通是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主力军。2023上半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1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550元,增长8.5%,农民消费硬实力提升,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巨大。畅通的农村流通体系推动了工业品下乡的“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先一公里”,进而促进了农民收入和消费双提升。

“这次《指导意见》中提到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就可以从源头加快解决农产品存储和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物流和农产品协调发展,同时保障消费者健康。产地冷链存储可实现反季错峰销售,提高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有效避免农产品滞销风险。”秦玉鸣认为,未来随着农产品的上行路线打通,可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的流通阻碍,农产品供应链的运营成本将会降低,供应链逐渐扁平化发展;同时随着上行路线打通,供应链运营效率也将有所提升,实现“新鲜直达”“即时直达”,赋能农产品全程质量溯源,农产品的新鲜度也将会提升。

企业提速产地设施建设

接连出台的农村流通利好政策,也让企业嗅到了发展机遇。不少快递企业将农产品产地设施的建设提上了日程。

中通云仓科技去年5月在杭州建立了生鲜联送中心,即在农产品的“最先一公里”建立起了从采摘、预冷、切割、分装一体化的中心。8月22日,中通云仓科技市场品牌部负责人徐永贵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通云仓科技在当地农产品基地周边设置产地仓,直接从种植农户采购果蔬原材料,再以这些产地仓为集合点,建立一个生鲜联配中心,从而实现了农产品的快速上行。

目前,由原料仓、生鲜加工厂、物流仓构成的生鲜联配中心已经在南京、杭州和重庆等地启用,宁波和四川正在布局中,单仓的日均产能可达5吨,全国已有100多个合作客户。徐永贵保守估计,到今年年底全国将布局6~7个生鲜联配中心。

无独有偶,8月23日京东物流在西藏的首个农产品前置智能仓在林芝经开区正式启用,松茸制品、藏香猪制品、白肉灵芝、娟姗牛奶等高原特色货品陆续入仓之后销往全国各地。

西藏可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炜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我们给内地客户发一箱松茸酱油、青稞醋,光快递费就要300元,现在有了农产品前置智能仓,京东物流提供高效便捷的仓配一体化服务,对我们企业来说,节省了大量的仓储、物流成本。”

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林芝前置智能仓落成后,当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的成品能就近入仓,再通过京东物流覆盖各地的仓配网络快速走向全国,一条“藏品出藏”产销一体的物流运输大通道就此打通。

需三方携手共建产地冷链

虽然近些年因为疫情原因冷链物流备受关注且发展迅速,但由于发展较晚,我国冷链物流尚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农产品上行遇到的最大瓶颈是农村冷链物流布局尚不能完全覆盖,产地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比较缺乏,预冷意识不强。想要突破农产品上行的瓶颈,需要政府、协会和企业多方共力。”秦玉鸣分析指出,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在物流设施建设、质量监管、市场开拓和品牌推广等方面加大投入,推动农产品流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产品上行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政府角度来看,一方面,加大对农村流通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产地冷链网络建设。通过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促进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地的安全、高效流通;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村流通市场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督和检验,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从行业协会角度来看,一方面,加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推动企业提升物流管理和冷链运输能力,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保鲜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农产品流通市场的研究和分析,提供市场信息和指导,帮助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定位和市场开拓。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首先,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投入,提升冷链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确保农产品的保鲜和品质;其次,积极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活动,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而对于农产品上行道路需要多久才能打通、打顺,秦玉鸣则预测表示,农产品的上行过程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显著改善。“首先,农业领域的问题和挑战较多,包括基础设施落后、技术水平不高、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其次,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需要通过持续的投入和改革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逐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和上行能力。最后,农产品的上行过程也需要市场的逐步接受和消费者的认可,需要时间来建立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信任。”(本文刊发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3年第17期)

--END--

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0418365,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