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芯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布时间 2022-06-29 15:57:46

外媒报道,中国的芯片行业发展迅速,但消耗量仍远高于生产量。

彭博社 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 20 家增长最快的芯片公司中有 19 家是中国公司,并暗示这种增长是由美国制裁引发的。

它的名单包括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寒武纪科技和设计工具开发商 Primarius Technologies,他们在过去几年的销售额翻了一番。该名单还包括增长 37% 的上海富瀚微电子有限公司,以及第一季度销售额增长 67% 的国内最大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它们是健康增长曲线的一部分,到 2021 年,芯片制造商和设计师的总销售额将增长 18%,达到 1 万亿元人民币(1500 亿美元)以上。

数字背后

这些数字令人印象深刻,但其中大多数是在小规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规模公司。

例如,大多数都属于芯片设计公司,但没有一家能够接近高通、英伟达和博通等前十名的芯片设计公司。

当中值得一提的中国公司韦尔半导体并不是那些享受快速增长的公司之一。这是一家相对较小的公司,销售额不到高通公司的十分之一。

除了缺乏规模之外,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在其最大的短板高端制造方面正在取得进展,在这方面它仍然落后于领先的台积电和三星几代。

自 2005 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消费国,但尽管其雄心勃勃,并在国内产业投入了数十亿美元,但它的追赶速度却很慢。

到 2021 年,中国自己的芯片制造商满足了 1860 亿美元总需求的 16.7%,仅比 2011 年高 4 个百分点。

分析公司 IC Insights预计,到 2026 年,中国芯片制造商将满足总需求的 21%,但这仍将不超过全球产量的 8%。

制裁伤人

自从美国开始对芯片出口实施禁令以来,大量现金涌入中国半导体产业。2021 年,公共和私人投资者投入了 3880 亿元人民币(580 亿美元),比前一年的 1100 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

彭博社的报道暗示,虽然制裁有助于“增强”中国的芯片产业。但更准确的说法是它已经使该行业过热。

去年中国的芯片热潮导致了大约 600 家芯片初创公司的成立——但当中应该会出现不少经营不那么好的企业。

去年的一份行业报告称,一场严重的人才紧缩即将到来,预计到 2023 年将有超过 20 万名 IC 专业人员短缺。这还不包括熟练的产业工人或材料和设备等上游领域的工人;缺口可能还要数万。

另一份报告称,芯片相关领域的毕业生中只有约 14% 从事该行业的工作。许多人,如果不是大多数人的话,会在外国公司获得更高的薪水。

由此可见,虽然中国的芯片产业取得了一些显着的进步,但在大多数关键领域仍然落后。

全球增长最快的20家芯片公司,19家来自中国大陆!

美国政府近年来对华为等一些中国芯片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制裁,不过据彭博社21日报道,美国实施一系列限制措施后,中国的芯片行业增长速度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要快。

彭博社报道截图


彭博社整理的数据显示,平均而言,在过去四个季度中,每个季度里世界上增长最快的20家芯片行业公司有19家来自中国,而去年同期的这一数据为8家企业。报道称,这些中国芯片行业公司的收入增长速度是阿斯麦等全球知名半导体企业的数倍。

彭博社称,半导体产业在国防、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等未来技术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国芯片行业公司的飞速增长凸显了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紧张关系对全球半导体产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报道称,美国2020年开始限制向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和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公司销售美国技术,试图遏制它们的成长,但这也推动了中国芯片制造和供应的繁荣。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公司位于上海的总部资料图,

彭博社报道配图


彭博社称,寒武纪科技公司等中国公司的股票从今年的低点上涨了一倍多,不过分析师们认为,它们仍有增长空间。中国政府将继续对相关行业进行投资,支持、资助国家科技龙头企业,并提倡“买国货”。报道提及,这些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已经引起了一些“最挑剔的客户”的注意,有消息称,苹果公司考虑将长江存储科技公司作为iPhone闪存的最新供应商。

关于中国芯片行业的飞速增长,美国晨星公司分析师菲利·李告诉彭博社,其基本趋势是中国追求供应链自给自足,这也与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有关。

据报道,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随着本地工厂扩大产能,中国去年来自海外供应商的芯片制造设备订单增长了58%。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中国芯片相关企业的总销售额增长18%,达到创纪录的超1万亿元人民币。报道还称,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汽车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商芯片短缺仍在持续,这有利于中国芯片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菲利·李告诉彭博社,中国企业积极的产能建设将提升其在全球的影响力。“毫无疑问,中国的芯片制造商能够在未来几年从汽车、消费类电子产品及其他设备中实现收入增长。”菲利·李说。

END

【声明】本文来源于物联网技术。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0418365,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