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数据焦虑”,有解药了?

发布时间 2023-04-23 15:58:09

以下文章来源于深燃 ,作者深燃团队


“得数据者得天下”,看似有点老生常谈的观点,却在这个四月又风靡科技圈。

伴随ChatGPT带火AI大模型,与之相应的三大要素:算力、算法和数据,成为了布局大模型的公司们的发力点。尤其是数据,被视为“大模型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其重要性早已毋庸置疑,数据智能也方兴未艾。

所谓“数据智能”,用原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的话来说,是数据处理的核心能力。专注于数字化市场的咨询分析机构“爱分析”认为,数据智能是指以数据为生产要素,通过融合大规模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与挖掘、机器学习、可视化等多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从数据中提炼、发掘具有揭示性和可操作性的信息,从而为企业提供数据驱动的分析与决策。

从2015年数据规模迎来爆炸式增长至今,在数据的采集、存储、打通、应用等各个环节,不仅有阿里、字节跳动等大厂们布局,还涌现出了一批批创业型公司来满足市场需求。

根据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截至目前,我国数据产业企业数量已超过150万家。其中一度“烈火烹油”的数据中台领域,就有多位阿里系数据老兵下场创业,并且获得了来自头部机构的多轮融资。

近8年来,数据智能赛道之所以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是因为在需求端,企业们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并且付诸行动。

然而,随着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深入,客户们的“数据焦虑”反而愈演愈烈。

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在数字化转型的初期,客户们往往是针对业务的特定环节或特定部门进行数字化改造。但当用户数据来源变得多渠道、多触点,传统分散的数据治理与分析方式,很难让数据充分发挥价值。

“数据焦虑”下,谁能带来一场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

曾经数据智能赛道的创业型选手们,一直在积极寻找对策。从结果来看,一种新的解法已经出现:在并购整合潮下,市场重新洗牌,为企业增长提供更多确定性的“企业级公司”诞生了。这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数据智能赛道的行业走向。

01
从分散到整合,“数据焦虑”的新解法

数据智能赛道的整合趋势,从2021年就开始显现,这一年,容联云先后收购了过河兵、诸葛智能,微盟收购了向心云。

2022年,数据中台公司奇点云和数据分析公司GrowingIO并购重组,共同组建了奇点云集团;智能营销平台悠易科技收购了CDP(客户数据平台)厂商LinkFlow;数字营销科技公司SparkXGroup邑炎科技宣布战略并购智能营销平台Marketin。

“2022年必将是数据智能赛道的并购整合年。”奇点云集团创始人、CEO张金银(花名:行在)在2021年时就曾提出这一观点。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两年里,国内数据智能赛道至少有十三起并购案例。数据智能相关的企业服务赛道同样并购在加剧。汉能集团发布的2021中国新经济并购半年度报告显示,仅在2021年上半年,企业服务并购事件为45起,占据TMT行业并购事件70%。

这一趋势在国外出现的更早。2019年,全球BI(智能分析)领域出现了两起大型收购事件,先是谷歌宣布收购数据分析公司Looker,紧接着,CRM厂商Salesforce宣布以157亿美元收购数据分析平台Tableau,创下了BI行业最大一笔并购。

整个数据智能赛道,都在从分散走向整合。

曾经,数据智能赛道的狂飙突进,令人印象深刻。数据基建层、中台层、应用层的选手们纷纷跑步入局。现如今,整合的趋势下,更加无法忽视愈发紧张的市场竞争态势。

一面是大厂入局攻占市场。

字节跳动的火山引擎,于2020年就已低调上线,把字节跳动的增长方法、技术能力和工具开放给外部企业,提供数据智能服务,帮助企业客户形成精准的增长闭环。

2021年,阿里专门成立了新品牌“瓴羊”,将阿里云数据中台和其他产品重新组合,以对外提供数智化服务。瓴羊所提供的服务,每个板块都有单个领域的服务商,但它将这些能力集中在了一起,从应用层自上而下帮助企业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

大厂的加速布局,给这个赛道的服务商们带来了压力。

行业的另一面是,危机感加重的创业期选手,不仅经历了疫情的打击,还陷入了融资难的困境。

过去一年,数据智能相关的企业服务赛道在一级市场明显降温。据36氪统计,2021年,在企业服务赛道出手的资方高达1000家以上,2022年,这一数字跌至694家。最近,有软件领域投资人对媒体表示,一级市场已经不再盲目追捧软件企业,很多FA都表示今年会减少参与软件类项目。这意味着,投资人选择项目的要求更高。

但是,导致竞争态势加剧、市场加速整合的本质原因,还是客户与日俱增的“数据焦虑”。

客户们的数据需求越来越全面,在这场数字化转型的全面变革中,中小创业公司如果继续维持现状,是无法适应市场的,要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学会协作。

以GrowingIO、诸葛智能所属的MarTech(营销数字化)细分领域为例,艾瑞咨询相关报告显示,随着行业生命周期的变化,价值输出能力单一的中小微企业消退,整合型高赋能头部服务商才能逐渐壮大。

奇点云集团联合创始人兼COO刘莹对深燃表示,经历疫情后,国内数据智能赛道里很多公司都不挣钱。因为客户需要的是从数据基建到应用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以前,赛道选手的发展方向非常多元,疫情过后,赛道选手的擅长与分工已经基本显现。但也随之衍生出了新问题:很多选手为了满足客户更多需求,在擅长领域之外,做了一些不擅长的事情,反而无法对客户进行更深度的服务。

“这种现状,势必需要赛道选手进行整合,才能有所突破。”刘莹说道。 

02

企业级公司,是正确的答案吗?


作为行业整合大势的底层驱动力,客户的“数据焦虑”,是怎样愈演愈烈的?

“数据没有真正起到价值。”谈及过去客户对数据智能服务商最常表达的痛点,不少资深从业者都对深燃提及了同一句话。 

这背后是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概念的模糊认知。他们只知道数据有价值,也花了很大力气进行数字化基建,但伴随数据量越来越多,还需要摸索怎么把数据价值充分利用起来。

比如,一家大公司以前做数据分析,可能只在APP端进行埋点采集,但如今用户不可能只在APP留痕,而是会出现在小程序、官网等多个渠道,如果只是单端数据收集与分析,很难真正分析出用户行为偏好,也就难让数据驱动业绩实现增长。


同时,“国产替代”对于很多客户而言,也是迫在眉睫。随着《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PIPL)的陆续实施,包括Google Analytics在内,很多国外产品无法适应新规对数据采集的要求,存在数据合规风险,Salesforce等国际软件巨头也结束对中国市场的直接运营,很多公司不得不寻求“国产替代”。

而在同等实现效果下,企业通常会更倾向于成本低、数据迁移难度小的产品。国产替代这层显性需求下,还包裹着一层“简便易操作、数据兼容”的隐性需求。

不过,客户的底层需求,还在于提升产品的安全性,降低数据分析的使用门槛,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达到最想要的结果。

一家大型保险集团的技术负责人向深燃表示,过去几年,数据治理、数据中台建设快速发展,但公司也一直在思考是否有更加简单有效的办法,能够隐去中间环节,从原始的数据采集出发,直接端到端,生成运营决策端需要的东西,把数据真正用起来。

而当数据真正要接入业务时,对于数字化产品的安全、稳定、可靠的需求会更高,容错性就会降低。

总的来说,客户对于数字化业务的定义不再是“创新业务”,而是将数据智能和业务流程乃至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要让数据真正发挥价值,带动业绩增长。

一位从业八年的行业专家告诉深燃,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尝试,到2023年,客户在寻求数据智能服务时,“需求更加全面,也更加细节化,对于数据的价值理解更深。” 

这种背景下,或许也只有整合化趋势下的“企业级选手”,才能应对市场需求。服务商的强强联合,可以让两家公司优势互补,在产品覆盖的业务范围和服务能力上都更上一层台阶,为客户提供系统、全面的产品和服务。

以奇点云和GrowingIO的并购重组为例,两家公司在组织架构、产品、服务等层面进行了充分融合后,今年2月,奇点云集团正式提出“企业级”战略,宣布集团已实现数据云与分析云的无缝对接,可以为客户提供应对复杂业务场景的产品和服务,即“企业级产品+企业级服务”。 

比如面对客户的多端数据分析需求,奇点云可以提供全域数据采集的服务,并能将多来源用户ID实时识别融合为一套One-ID。

同样是做“国产替代”的埋点采集工具,奇点云集团旗下的GrowingIO采集云平台可以兼容包括Google Analytics和其他服务商在内的所有SDK产品,客户可以丝滑迁移数据而且无需担心产品替换导致数据断点。

市场反馈也在同步发生。奇点云集团于去年年底完成了近亿元的C2轮融资,其C轮总融资近3亿元。这在低迷的一级市场上实属难得,据信通院统计显示,2022年互联网投融资从Q1的37.2亿美元下滑到Q4的12.3亿美元,披露的投资金额环比下跌42.5%。 

03
突围下半场,需要更多企业级公司

无论是从行业天花板还是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数据智能赛道所处的数据产业正立于潮头。

根据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公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垂直的数据中台赛道,市场规模也在稳步增长。艾瑞咨询研究显示,中国数据中台市场2022年市场规模达126亿元,2023、2024年增速仍保持20%以上。

在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市场,据爱分析推算,2022年中国智能决策市场规模为8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为28%,表现亮眼。

政策方面,2020年《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第一次把数据提到生产要素的高度上来。2021年《个人信息保护法》(PIPL)的出台、2023年国家数据局的成立,都表明国家对于数据要素的重视与日俱增。

数字化转型已渗透进各行各业,数智竞争已经来到下半场

要想真正解决企业的数据焦虑,在下半场的竞争中活下来,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不断优化组织架构,成为“企业级公司”,或许是正确路径之一。

仅在产品层面,企业级一方面意味着产品形态的标准化和模块化。

“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时,不会只买一家的产品,不同服务商产品之间的数据打通非常重要。产品如果没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开放性,未来一定会被市场抛弃。”奇点云集团副总裁、GrowingIO联合创始人叶玎玎对深燃表示。“因此,我们的产品能力在企业级进化时做到了两点:一是把所有数据变成服务开放给客户,二是把软件变成平台,方便客户做二次应用开发。

另一方面,是在技术能力上保持领先的决心和行动力。刘莹补充说,To B的流量是需要多年沉淀和经营的,一些中小创业公司并不具备端到端产品的研发实力。而且,从资金的投入产出比来看,只有规模效应和精细化分工才能给公司产生利润,保持行业的健康性和稳定性。“这些也是企业级公司才具备的能力。” 

最为重要的是,企业级的产品具备安全性和稳定性。叶玎玎解释道,“以前我们更多服务互联网客户,这些公司愿意尝鲜,也能接受试错。但是当进入传统企业,服务政企、零售、制造业的时候,我们发现试错成本极高,对方对产品安全和稳定性的要求远大于创新的能力,要求我们必须达到企业级标准才能服务好客户。”

在企业级之路的进化上,奇点云主要围绕RAS(Reliability、Availability、Serviceability 可靠性、可用性、可服务性)的理念进行,这是IBM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产品研发标准,因影响深远现已成为行业金标准。

这些都表明,向“企业级”进化,是对数据智能服务商愿力、财力、能力等多方位的考验。

要知道,国内外大厂,包括IBM、华为,都是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才实现了企业级进化,具备了可规模化的服务能力和高质量的营收能力,走到了今天。

IBM自1911年成立后,在老沃森时代就高度重视产品研发,到小沃森时代,推出大型机并提出了RAS的产品能力标准,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推动IBM的营收从9亿美元增长到83亿美元。

华为在1998年花重金向IBM学习,进行管理体系变革,后在内部实行了剑指产品标准化、流程化、模块化的IPD业务变革,从依赖爆品转变为能够制度化、可持续地开发高质量产品,最终在营收上从1998年的不足100亿到2011年实现了超2000亿元的突破。

之于数据智能赛道的服务商而言,成为企业级公司是一场需要付出极大成本和努力的冒险。技术突破,以及标准化、流程化产品服务的构建,需要行业的积淀,需要金钱的投入,更需要坚定变革的决心。毕竟,所有的变革,都伴随着阵痛,任何一环没有跟上,就可能陷入危机。

道路是曲折的,那前途是光明的吗?

谈及未来,刘莹表示:“一家公司不可能解决客户在数据智能上的所有需求,数据智能应用永远都是百花齐放的,只是赛道比较新,还没有形成行业规范。如今奇点云提出‘企业级’,也是希望能够为构建业内标准出一份力,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pexels。
END

声明:本文来源于深燃。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0418365,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